大学校园里来了一群“科创”小学生
- 时间: 2024-08-06 01:08:11
- 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原创
2月26日是龙年开学首日,许久未见的同学们走进校园热情地打招呼,分享着假期收获。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六年级的孙奕暄同学走进大学校园经历了一趟神奇的科创之旅,她告诉老师和同学:“一场科技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树立了‘科创梦’,还让我交到了新朋友!”
2月22日,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孙奕暄和两位小伙伴利用激光制造设计完成的液压挖掘机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参观打卡。这是她们小组经过几天的学习实践后,花费1个小时设计,2个小时激光打印、组装的成果。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的吴泽惠同学将手中的“优”字贴纸贴在了孙奕暄的作品奖状上。就这台小小液压挖掘机,吴泽惠与孙奕暄不断交流着,她们向记者介绍:“这是一些激光内雕作品,激光制造的原理是两束激光相交产生高温就可以在玻璃或木板等材料上雕刻出一些图案。”来自不同学校的她们,因为探索科技实践成了好朋友。而通过这一个活动找到“知音”的同学们还有不少。
记者了解到,在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夕,着眼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举办了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营活动。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前期通过官网发布报名通知,经过报名录取,共计有来自济南市的47所小学的9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
坐在大学教室里听教授上课,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科学实践……不惧严寒大雪,这些热爱科技的小学生们走进大学校园,进行了为期3天的“科技实践课”。
在22日下午的科学技术创新营闭营“游园会”上,在90多名同学注目下,来自章丘双语学校小学部的王子飞扬同学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展示。他和记者说:“无人机课程让我了解了飞行原理、操控技术、结构拆装等,现在我可以独立操控无人机达成目标。长大后我希望从事低空无人机的前沿研发制造工作。”
一支小小的机械臂通过抓取、识别、投放等环节,精准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李芃阅同学操控下,“听话”的机械臂不但可以进行垃圾分类,还实现了分拣药品以及无人咖啡售卖等实际需求。
参加协作机械臂课程的李芃阅说:“在掌握一定知识后,我们自己开始对机械臂进行编程、定点,实现了多个项目。我认为这次活动让我的思维更活跃了,视野更开阔了,也让我认识了机械臂,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未来,我认为机械臂还会有更多的用途。”
大学校园里3天的科技实践课,让小学生们大开眼界。实际上,不仅小学生们有大收获,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营活动,大学老师们也有了“新实践”履历。
“我有幸作为‘智慧笔符·3D视界’课程项目的指导老师之一,全程参与了课程设计研讨、教学和学生指南撰写、定制课件开发、自学资源录制以及实践环节硬件的准备工作。”正月初七,很多人还处于走亲访友的过年气氛中,作为首期科学技术创新营课程指导教师的栾晓娜慢慢的开始投身课程的线下磨课研讨。正月初十,她与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参与老师们提前到岗,维护仪器设施,准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动手素材。
相较于大学生的课程,为小学生授课更需要展现出耐心和趣味性。面对这个由素不相识的同学们临时组成的班集体,为了打破初次见面的陌生与隔阂,栾晓娜特地设计了课堂破冰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令她欣喜的是,同学们利用3D打印技术最终将充满创意的设计转化为了一件件真实的作品。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张庆,是此次协作机械臂项目教师。“在刚知道要给五六年级的同学们上课时,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因此在课程开始前,我就一直与带队老师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打磨教学内容。”张庆坦言,“随着课程的进行,孩子们的表现打消了我之前所有担心。三天的课程,他们专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课堂氛围、丰富的知识储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看着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张庆的脑海里一直在回响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据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张恒旭教授介绍,首期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营课程专注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主题来自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新赛道。课程设置激光加工、3D打印、无人机、协作机械臂和木艺5项内容,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让营员从理论到实践,充分体会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新型材料等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陶永喜表示,首期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营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层次很高。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向部分中小学生开放,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让孩子们接触科学,学习科学,这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下一步,协会将与山东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建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常态化组织科学技术创新营等活动。
采访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和记者说,科学技术像魔法一样改变着世界,使生活变得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谐。在孩子们的心中,科学的种子已经种下,科学家的梦想正肆意生长。对于喜欢探索和创造的他们来说,未来,无限可能!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人: | 随经理 |
---|---|
电话: | 183697591 97 |
Email: | 3606053339@qq.com |
QQ: | 3606053339 |
微信: | 15275373330 |
地址: | 济宁市高新区山博路 |